阅时而开的史馆太多,无法一一罗列,一般有会典馆系列和通志馆系列属于根据具体情况开办,修纂一些具有明显接续性系列的史籍特开史馆则是清代最多的,数量庞杂,也是无法一一罗列,比较有名的有明史馆三通馆通鉴辑览馆西域图志馆等等此类属于为了编修某一特定书籍,而特别。

清朝通典,原名皇朝通典,清代嵇璜刘墉等奉敕撰,十通之一,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17861787年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

注释藉甚,即籍甚,读作jíshèn字词基本释义是盛大盛多人物概况于敏中在朝42年,任职颇多,大略有乡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刑户部侍郎或尚书,经筵讲官,日讲起居注官,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方略馆副总裁,四库全书正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文华殿大。

于世第,字隽夫,四库馆 于长庚,字郎西,敏中孙,国史馆誊录 在参与编修典籍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当数于敏中他在乾隆一朝隆显多年,作为以状元身份走上首辅之位的读书人,对当时的文化政策的风向和执行有一定影响,他兼任多个书馆的正副总裁之职,如方略馆国史馆四库馆三通馆等并直接参与编修多部典。